7月9日,齐鲁师范学院数学学院“海岱湛蓝”禁毒法治宣讲实践团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力量,联合山东省鲁中强制隔离戒毒所,深入文祖大集、文祖南村和凤鸣山社区开展系列禁毒法治宣讲活动。青年学子们通过案例讲解、仿真毒品展示、互动问答等生动形式,将禁毒知识送到基层群众身边,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提升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贡献青春力量,助力构建全民禁毒钢铁防线。

实践活动采取集中宣传与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在文祖大集和文祖南村同步开展禁毒宣讲活动。在文祖大集现场,设置了禁毒宣传专区,通过陈列禁毒知识展板、摆放仿真毒品模型、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系统性地向群众普及毒品危害知识。宣传人员采取“面对面”讲解模式,结合仿真模型实物展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驻足群众详细讲解各类毒品的特征及其危害,使禁毒宣传更加直观可感。为提升宣传效果,现场特别设计了互动问答环节,参与群众在完成禁毒知识问卷调查后即可获得禁毒纪念品,这种寓教于宣的方式有效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实现了禁毒知识的有效传递。

在文祖南村,团队成员重点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精准宣传。通过入户走访的形式,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受众特点采取差异化宣传策略:为老年群体提供通俗易懂的防范要点讲解,对留守儿童则采用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进行科普教育。这种“面对面”、“一对一”的宣传模式,既确保了宣传内容的有效传达,又体现了人文关怀,切实扩大了禁毒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随后,宣讲团队走进凤鸣山社区党群活动中心,通过多元形式开展法治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伊始,一场发人深省的情景短剧率先登场,真实再现了毒品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多重陷阱;紧接着,实践团成员孟若希为居民带来一堂严谨专业的禁毒知识讲座,戒毒所民警则通过高仿真毒品模型进行实物教学,系统剖析各类毒品的伪装形态、成瘾机制及社会危害,现场群众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互动问答,进一步增强了辨别毒品、抵御诱惑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尾声,齐鲁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团总支书记王亚东与凤鸣山社区书记胡亚男共同为“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实践基地揭牌并合影留念。该实践基地的挂牌为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搭建了长效平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提供了实践载体。下一步,校地双方将以实践基地为纽带,持续深化合作,结合社区实际需求与高校专业优势,设计更多贴合群众生活的服务项目,让大学生在扎根基层的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同时增强居民安全感与幸福感,最终实现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本次禁毒法治宣讲活动精准覆盖集市商贩、赶集群众、村民及社区居民等多元化受众群体,通过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采用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系统性地将禁毒知识深入基层,有效提升了各群体识别毒品、防范毒品及抵制毒品的能力,为夯实基层禁毒工作基础注入了青春活力。“海岱湛蓝”禁毒法治宣讲实践团表示,将持续创新宣传模式,深化与戒毒所、社区等相关单位的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助力构建全民参与的禁毒工作格局,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幸福生活、推进无毒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摄影:李冰凝
撰稿:田 娟
初审:王亚东
复审:李钰茜
终审:郑延亮